董刚:中国特色现代职教发展之路的探索与守望
董刚:中国特色现代职教发展之路的探索与守望
供稿单位:高职研究所 查看人次:4234 发布日期:2017-10-26 分享到:
5年间,职业教育在体系建设、制度建设、质量提升、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:
初步形成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。人才培养的层次、规模、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,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,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,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,打通了职业教育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。首次提出建立学分积累与转化制度和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,为职业教育纵向衔接、横向沟通做出制度设计。
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。实现“普职分离”的依法治教,形成职业教育法为引领,涵盖学校设置、专业教学、教师队伍、学生实习、经费投入等“专门制度和标准”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;出台了我国职业教育首个专门中长期规划——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(2014—2020)》,系统设计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架,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指南;革新工作机制,各地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,强化省、市(地)级政府责任,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机制,形成了“天津模式”“河南现象”“上海改革”等系列成果;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,持续推进高职院校的章程建设,建立健全依法自主管理、民主监督、社会参与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结构,院校治理能力明显改善;加快建立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,2015年12月,全国31个省份已经全部建立了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。
持续提升教育发展质量。开发研制以专业目录、专业教学标准、课程教学标准、顶岗实习标准、专业仪器装备规范五部分构成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,对接甚至引领国际标准;形成督导评价、学校诊断与改进、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等多方参与、多元评价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新体系;国家层面组建62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,1300个职教集团,开展现代学徒制、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,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,鼓励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;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理念,形成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制;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,形成常态化、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,初步形成融人文素养、职业精神、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;信息化建设飞跃性前进,校园信息化基础环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超过80%的高职院校达到国家《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规范》标准。
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、增强国际话语权。与国际机构联合举办重大国际会议,第三届、第四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先后在上海与唐山举办,通过了《上海共识》与《唐山声明》,让世界听到中国职业教育的声音;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首次发布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榜单,明确评价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指标;面向国外,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施了系列人才培训、学校援建项目,推广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与发展经验;开发境外认可的行业或专业教学标准,2016年全国共有100所高职院校开发了283个国(境)外认可的行业或专业教育标准。
5年间,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、促进民生发展、促进社会公平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:
服务国家发展战略。服务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建设与人文交流,将职业教育纳入中外人文交流机制,高职院校与沿线各国加强合作,推进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产教协同,促进民意相通;推动重点行业国(境)外办学,在国外中国企业聚集区域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机构,为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相匹配的人力资源,推动区域共建共享。服务“中国制造2025”,5年间高等职业教育为制造业培养与输送170万毕业生,优化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,为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。
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。专业设置伴随新兴产业协同发展,建设了新装备、智能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、智能家居等装备制造业、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核心专业共9544个,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技术技能人才,促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;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更新,形成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,服务中小微企业;积极参加区域内重大社会活动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促进民生发展。重点建设服务民生需求的康复护理、健康养老、公共事业、休闲农业等专业点2599个,为民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;提高就业能力,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,2016年,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为96.7%,对口就业率为75.6%,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1.5%,就业质量持续向好,近70%的毕业生本地就近就业。
促进社会公平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特殊优质和作用,联合国发布的《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》显示,全球极端贫困人口脱贫的中国贡献率超过70%。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、新农村建设、新型农民培育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等,帮助薄弱地区和处境不利人群减贫脱贫。完善覆盖广泛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体系,中职免学费、助学金覆盖率分别超过90%和40%,高职奖学金助学金覆盖率近30%和25%,2014到2016年3年间,共有850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拥有了第一代大学生,为“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”成为可能;2016年,山东、广东等14个省市高职院校承担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,面向贵州、甘肃等中西部地区招生7万人,缩小区域发展差异。
(来源:中国职业教育网,作者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、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)
初步形成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。人才培养的层次、规模、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,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,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,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,打通了职业教育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。首次提出建立学分积累与转化制度和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,为职业教育纵向衔接、横向沟通做出制度设计。
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。实现“普职分离”的依法治教,形成职业教育法为引领,涵盖学校设置、专业教学、教师队伍、学生实习、经费投入等“专门制度和标准”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;出台了我国职业教育首个专门中长期规划——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(2014—2020)》,系统设计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架,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指南;革新工作机制,各地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,强化省、市(地)级政府责任,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机制,形成了“天津模式”“河南现象”“上海改革”等系列成果;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,持续推进高职院校的章程建设,建立健全依法自主管理、民主监督、社会参与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结构,院校治理能力明显改善;加快建立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,2015年12月,全国31个省份已经全部建立了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。
持续提升教育发展质量。开发研制以专业目录、专业教学标准、课程教学标准、顶岗实习标准、专业仪器装备规范五部分构成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,对接甚至引领国际标准;形成督导评价、学校诊断与改进、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等多方参与、多元评价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新体系;国家层面组建62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,1300个职教集团,开展现代学徒制、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,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,鼓励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;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理念,形成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制;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,形成常态化、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,初步形成融人文素养、职业精神、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;信息化建设飞跃性前进,校园信息化基础环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超过80%的高职院校达到国家《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规范》标准。
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、增强国际话语权。与国际机构联合举办重大国际会议,第三届、第四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先后在上海与唐山举办,通过了《上海共识》与《唐山声明》,让世界听到中国职业教育的声音;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首次发布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榜单,明确评价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指标;面向国外,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施了系列人才培训、学校援建项目,推广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与发展经验;开发境外认可的行业或专业教学标准,2016年全国共有100所高职院校开发了283个国(境)外认可的行业或专业教育标准。
5年间,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、促进民生发展、促进社会公平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:
服务国家发展战略。服务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建设与人文交流,将职业教育纳入中外人文交流机制,高职院校与沿线各国加强合作,推进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产教协同,促进民意相通;推动重点行业国(境)外办学,在国外中国企业聚集区域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机构,为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相匹配的人力资源,推动区域共建共享。服务“中国制造2025”,5年间高等职业教育为制造业培养与输送170万毕业生,优化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,为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。
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。专业设置伴随新兴产业协同发展,建设了新装备、智能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、智能家居等装备制造业、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核心专业共9544个,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技术技能人才,促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;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更新,形成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,服务中小微企业;积极参加区域内重大社会活动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促进民生发展。重点建设服务民生需求的康复护理、健康养老、公共事业、休闲农业等专业点2599个,为民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;提高就业能力,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,2016年,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为96.7%,对口就业率为75.6%,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1.5%,就业质量持续向好,近70%的毕业生本地就近就业。
促进社会公平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特殊优质和作用,联合国发布的《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》显示,全球极端贫困人口脱贫的中国贡献率超过70%。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、新农村建设、新型农民培育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等,帮助薄弱地区和处境不利人群减贫脱贫。完善覆盖广泛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体系,中职免学费、助学金覆盖率分别超过90%和40%,高职奖学金助学金覆盖率近30%和25%,2014到2016年3年间,共有850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拥有了第一代大学生,为“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”成为可能;2016年,山东、广东等14个省市高职院校承担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,面向贵州、甘肃等中西部地区招生7万人,缩小区域发展差异。
(来源:中国职业教育网,作者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、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