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体育

通知公告 首页>>通知公告

清明时节雨纷纷,一束鲜花祭故人

2021-04-03242/人次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又是一年清明节,寄一缕哀思给逝去的亲人。清明节我国的传统节日,它不仅是祭奠祖先,缅怀先人的节日。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,更是一个远足踏青、亲近自然、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。大家对清明节有哪些认识呢?接下来,就一起了解一下清明节的小知识吧。


清明节的由来

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相传春秋时期,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,流亡途中,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,又累又饿,再也无力站起来。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,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,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,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,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,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,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,流下了眼泪。十九年后,重耳做了国君,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。即位后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,唯独忘了介子推。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,劝他面君讨赏,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。他打好行装,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。晋文公听说后,羞愧莫及,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,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。绵山山高路险,树木茂密,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,有人献计,从三面火烧绵山,逼出介子推。大火烧遍绵山,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,火熄后,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。晋文公见状,恸哭。装殓时,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,上写道:"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"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"寒食节"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,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,便赐老柳树为"清明柳",并晓谕天下,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"清明节"

清明节的传统习俗

荡秋千

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。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栓上彩带做成。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
扫墓

清明扫墓,即为"墓祭",谓之对祖先的"思时之敬",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,其习俗由来久远。扫墓祭祖,是清明节俗的中心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,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,是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、祠堂祭。以墓祭最为普遍,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,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,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。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,又称庙祭,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,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,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。

插柳

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。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,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。第二年,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,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。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"清明柳",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,以示怀念之情。从此以后,群臣百姓纷纷效仿,遂相沿成风。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。

和清明节相关的诗句

临安春雨初霁

(宋)陆游

世味年来薄似纱,谁令骑马客京华。

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

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

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

清明日

(唐)温庭筠

清娥画扇中,春树郁金红。

出犯繁花露,归穿弱柳风。

马骄偏避幰,鸡骇乍开笼。

柘弹何人发,黄鹂隔故宫。

清明夜

(唐)白居易

好风胧月清明夜,碧砌红轩刺史家。

独绕回廊行复歇,遥听弦管暗看花。


一年一年的清明,一年一年的牵挂,一次一次的想念,一分一秒的记忆。不会忘记,也不会离去,为了身边的、离去的,好好努力,好好珍惜。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