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进校园
拒礼诗
(明 况钟)
清风两袖朝天去,不带江南一寸棉。
惭愧士民相饯送,马前洒泪注如泉。
廉,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。
古人很早就有“廉”的观念,《周礼·小宰职》说:“以官之六计,弊群吏之治,一曰廉善,二曰廉能,三曰廉敬,四曰廉正,五曰廉法,六曰廉辨。”《楚辞》说:“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兮,谁知吾之贞廉。”《管子·牧民》说:“礼、义、廉、耻,国之四维,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。”
廉政,主要是指握有一定政治权力的人们在物质利益方面的谦让和不苟取,它的反面是贪污腐败,贿赂聚敛等。将古代廉政思想及实践进行梳理和归纳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孔子提倡“有教无类”(《卫灵公》)。他认为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”(《阳货》)。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差不多的,只是由于后天所受的环境影响的不同,人与人之间才在道德水平,知识水平等方面产生了差距。因此,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有效办法就是使每个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。人受过教育,增强了廉耻之心,道德修养有了较大提高,就会遵守礼法。
历代圣贤都主张从教育入手,提高官吏克己奉公、反贪拒贿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,要求官员清心寡欲,淡泊明志,慎独律己。孔子说,“政者,正也,子率以正孰敢不正”(《论语·颜渊》),“苟正其身,予以政乎何有?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”(《论语·子路》)。
荀子也认为:“上好贪利,则臣下,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,以无度取于民。”所以荀子的结论是“有乱君,无乱国”(《君道》)。儒家一再申说“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,未有好义其事不悠者也”。一再呼吁:“正其身,以正朝廷;正朝廷,以正百官;正百官,以正万民;正万民,以正四方。”(《大学》)
元朝大德五年徐元瑞纂集的《史学指南》,是吏员启蒙教育的优秀教材,其中《吏员三尚》提出了“尚廉、尚勤、尚能”的“三尚”,其中“尚廉”解释为“甘心淡薄,绝意纷华,不纳苞苴,不受贿赂,门无清谒。身远嫌疑,饮食宴会,稍以非议,皆谢却之”。《戒石铭》中也说“尔俸尔禄,民脂民膏,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”,贯穿了极为丰富的吏治思想。
传统文化进校园
制作 | 新媒体中心
责编 | 赵静雯
投稿邮箱 | 48821286@qq.com
长按二维码
走进欧宝官方体育app下载ios 梦之门